《备急千金要方》是被尊为“药王”的中国唐代医药学家孙思邈编纂的医学名著,被誉为中国最早的临床百科全书,孙氏以人命重于千金,故取“千金”为书名,又称《千金要方》或《千金方》。本书集唐代以前诊治经验之大成,综合前代成就,总结当时成果,内容丰富,在中国医学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,对后世产生了重大影响,历代医家奉为研习医学的必读书,是一座价值极高的医学宝藏。
全书共30卷,汇集了晋唐以前大量医药学资料。内容包括医德、医学教育、治则、诊断、处方用药、内、外、妇、儿、五官、急救各科诸病证治,及食疗养生、房中、脉法、针灸孔穴等,迄今仍有很高的实用价值。其中的《房中补益》篇专论房事生活,具有唐代房中养生理论的最高水平,是中国古代性医学和性保健的重要文献。
《房中补益》篇的主要论点是:强调房中术的目的和重要性,认为人到40岁就应懂房中术,这不是为了淫逸,而是为了养生。指出了一些“御女之术”,把性技巧和气功、养生结合在一起,提倡所谓“采气之道”,要从性前嬉做起;男子要固精守关。“数交而一泻”,“能百接不施泻者,长生矣”。同时,十分强调人不能纵欲,特别是少年和老年人更不能纵欲;又提出不少性禁忌,其中有许多是和养生、生育、优生有关的。具体分述如下:
一、提出学习房中术得年龄和目的。《房中补益》篇指出“人生四十已下,多有放恣;四十已上,即顿觉气力一时衰退。衰退既至,众病蜂起,久而不治,遂至不救”,所以“故年至四十,须识房中之术。”孙思邈强调房事是为了养生,而非追求淫乐,对于不满四十的人,不能和他谈论房中之事,“是以人年四十以下即服房中之药者,皆所以速祸,慎之慎之!故年未满四十者,不敷与论房中之事”。而房中术的最终目的是“非欲务于淫佚,苟求快意,务存节欲,以广养生也;非苟欲强身,以行女色,以任性谊,在补益以遣疾也”。
二、提出对男子有损益的“好女”、“恶女”标准,女性体貌与男子的房中补益有关系,“好女”的标准是“不用需有颜料妍丽,但得少年,未经生乳,多肌肉,益也。若足财力,选取细发,目睛搅浑是非,体柔骨软,肌肤细滑,言语声响和调,四肢骨节皆欲足肉而骨不大,其体及腋皆不欲有毫,有毫当软细不可极于相者”。交合时有损男性健康的女子即“恶女”,此类女子“蓬头蝇面,槌顶结喉,雄声大口,高鼻麦齿,目睛污浊,口颔有毫,骨节峻峭,发黄少肉,阴毫多而且强”。与之交合则“皆贼命损寿也”。
三、御女之道,忍精采气。孙思邈认为,采阴补阳(采女性阴气补男性阳气),有益男性健康。采气有三个要点,第一要创造采气的条件,让女性性兴奋,以使阴气出,“凡御女之道,不欲令气未感激、阳气薄弱即以交合。必需先慢慢融合,使神和意感良久乃可令得阴气”。第二是采气之法,“采气之道,但深接勿动,便很久气下面热,以口相当,引取女气而吞之。可疏疏进退,意动便止,缓息瞑目”。第三主张与多个女性交合而忍精不泄,可得长寿。孙思邈主张的“凡御女之道,不欲令气未感动,阳气微弱即以交合,必须先徐徐调和,使神和意感良久,乃可令得阴气推之,须臾自强,所谓弱而内迎,坚急出之,进退欲令疏迟,情动而止,”与现代性学观点基本相同。
四、房事与求子,当知避忌。孙思邈十分重视房事活动、求子的时间、地点、环境、情绪与身体状况的选择和禁忌。“御女之法,交会者当避丙丁日及弦望、晦朔、微风、大雨、大雾、大寒、大暑、雷电霹雳、天地晦冥、日月薄蚀、虹、地动,若御女则损人神,不吉。损男百倍,令女得病,有子必颠痴顽愚、喑痖聋聩、挛跛、盲眇、多病短寿、不寿不仁。” 《
房中补益》篇中的许多房事养生理论虽然阐述了不少科学道理,但是限于当时的认识水平,难免也有一些谬误和糟粕,如说:“数数易女则得益多”,“若御九十三女而自固者,年万岁矣。”而且还有各种“采阴”之说,以及如何选择“颜色妍丽”的少女等,这不仅是违反科学常识的,而且反映出在古代男权社会中视女子为发泄性欲之工具的思想,更是违反伦理道德的。